2025 年 6 月 23 日,“2025 国际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论坛” 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成功举办。此次论坛由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主办,吸引了全球顶尖合成生物学学术界、产业界、投资界的专家学者代表齐聚一堂,围绕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医药、人类营养、地球健康等多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与创新应用展开深入分享交流,为全球合成生物学创新生态的协同发展描绘全新蓝图。
市政府副秘书长夏科家在论坛上表示,上海正紧抓战略机遇,加快在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新赛道的布局。2023 年,上海发布《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,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》,明确了 9 项重点任务,推进 5 大领域发展应用,并取得了积极成效。在原始创新方面,上海发挥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优势,持续加强关键技术前瞻布局,组织在沪科研力量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,加快底层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。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,去年 4 月成立的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,搭建了概念验证与转化平台,培育产业创新生态。同时,以上海浦东为创新突破核心,金山和宝山为制造承载两翼,打造 “一核两翼” 的合成生物产业空间格局。展望未来,上海将全力支持合成生物学高质量发展,在政策支持、资金保障、产品推广、人才引育、开放合作等方面不断强化服务保障,助力更多创新成果在上海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理事长金勤献介绍,创新中心将通过开放式创新,汇聚学术界、产业界等各方资源,建立中试转化平台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
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备受关注,邀请了多位来自科研、产业及投资界的专家,分别围绕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医药、人类营养、绿色制造与地球健康,以及 AI 驱动下的合成生物产业的颠覆式创新等话题展开交流探讨。
公司CEO 茅维华参与了此次圆桌对话。他表示,合成生物应用场景十分广泛,涵盖制药、材料制造等多个领域,而 AI 在处理跨领域、多维度信息上具有天然优势,这也是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探索 AI 赋能的关键原因。茅维华介绍,当前其团队与合成生物创新中心的合作,主要围绕技术情报分析,为投资决策、成果评估提供参考性建议。不过,由于创新中心孵化链条长、评价阶段多,难以用单一准确率指标衡量效果,更多是通过生成调研纲要、辅助专家评审等方式推动流程。
茅维华还指出,未来,团队期望实现 “跨学科启发式功能”,即借助大模型对全人类文献的理解,在专家引导下联动不同学科,为合成生物研究提供跨领域创新思路。他强调:“合成生物本身是跨学科场景,若 AI 能启发创造新想法,其价值将远超现有分析层面。”